成语 成语

义形于色

yì xíng yú sè

成语解释

形:表现;色:面容。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。

成语简拼

yxys

成语出处

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”

成语举例

吴荪甫“义形于色”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。(茅盾《子夜》五)

其他解释

形:表现;色:面容。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。

❶ 正义之气显现于神色。也指义愤的心情显露在脸上。

with indignation written on one's face; one's face shows no compromise with evil; ChENgYU.TTCX.NET天天查询提供

❶ 正义之色现于颜面。

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於其君者, 孔父 可谓义形於色矣。”
何休 注:“内有其义而外形见於颜色。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昭传》:“昭 每朝见,辞气壮厉,义形於色,曾以直言逆旨,中不进见。”
鲁迅 《花边文学·论秦理斋夫人事》:“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,不置一辞,不发一矢,而但向‘弱者’唠叨不已,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,我也不能不说--我真也忍不住了--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。”

❶ 语出指心怀正义愤慨而流露在脸上。也作「义形于色」。

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「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,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」
《三国志·卷六一·吴书·陆凯传》:「定大恨凯,思中伤之,凯终不以为意,乃心公家,义形于色,表疏皆指事不饰,忠恳内发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二五回》:「大家诺诺连声,义形于色,又痛骂一回云南官府,方才各散。」

反 不露声色

成语字数

四字成语